六成八受访应届生期待:就业指导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新兴行业

发布时间:2024-11-21 22:16:20 来源: sp20241121

  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比以往更加务实,更看重未来职业发展、个人能力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有面儿’不能当饭吃,工作中被认可、有实际的收获才能带来真正的获得感,也更能提升我对企业的认同感。”武汉某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刘佰佲觉得,身边很多同学在择业时会更多从个人成长和实际需求出发考虑问题,求职更加理性了。

  “求职要抓住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懂得取舍”

  侯佳今年读大四,学的经济学专业,现在在一家知名投行实习。在她看来,求职看“里子”还是“面子”是值得大学生好好思考的一件要紧事。而且在面对实习工作和正式就业时,她对于“里子”“面子”也有着完全不同的选择标准。

  “实习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有一份漂亮的履历能在应聘过程中加分不少。所以找实习工作时我十分看重公司的门面以及职位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在乎实习工资少、工作压力大。但在找正式工作时,我则希望工作强度适中、薪资待遇好一些,不会过度去要求‘面子’。”

  保持身心愉悦健康、生活水平有保障是侯佳求职时最看重的“里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她告诉记者,自己心中的理想工作是金融类央企的投资岗,“企业性质决定了工作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一个部门被裁撤的情况。而投资岗和我专业对口,收入也相对高一些”。

  硕士研究生周晴同时兼任本科生辅导员的工作。她明显感到大家求职更加从个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以往大众眼中的“体面”看得不那么重了。“不管是学生自身还是家人朋友,对毕业后能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许多期待,但应该明白,没有十全十美才是常态。所以我常提醒学生,求职要抓住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懂得取舍。在此之外,能有‘面子’是锦上添花。”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应届求职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比以前很多人求职时看重“有面子”,甚至“面子至上”,八成(80.5%)受访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如今“有面子”只是锦上添花。

  “建议在大二就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不是临近毕业”

  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家希望学校能在哪些方面更有作为?采访过程中,不止一名大学生提到,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大家做好对职业的了解。

  “打通职业想象与现实之间壁垒的关键,就是做好市场调研。但大学生的人脉资源和认知都有限,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学校在这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刘佰佲认为,应重视发挥校友的“传帮带”作用。

  他希望院系能邀请直系学长学姐,回校谈谈专业对口的行业和职业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岗位可能面临的应聘问题、求职技巧,帮助在校大学生消除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加接用人市场的“地气”。

  调查显示,68.4%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学校能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新兴职位或行业,开展就业指导。

  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王霆认为,应从高中阶段就开展职业教育指导工作。“高考后专业方向的选择对年轻人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影响深远,应当在这之前就让学生对职业有所认知。大学院校也要尽早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更早了解自身职业特质、职业兴趣。我建议在大二就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不是临近毕业。”

  他还指出,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咨询、招聘资源、简历制作、培训指导等服务。让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得相关行业领域的最新资讯,如企业招聘信息、职位需求、行业分析报告等,为就业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当前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可能出现就业焦虑,高校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增强大学生就业韧性,提高就业质量。”

  “此外,高校应积极开展双创教育。”王霆认为,在校期间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申请、与企业互动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也是实现大学生个人职业价值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调查中,60.9%的受访应届生认为应当重视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定位,54.4%的受访应届生建议分阶段持续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解惑答疑,48.4%的受访应届生希望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摸底学生求职需求,47.8%的受访应届生建议开源规整企业招聘资源,向学生个性化推送。

  本次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14.3%是专科,75.4%是本科,9.5%是硕士研究生。其中,男生占43.8%,女生占56.2%;家乡在一线城市的占32.8%,二线城市的占38.2%,三四线城市的占21.1%,城镇或县城的占5.6%,乡村的占2.3%。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晴、侯佳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黄子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