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的哲学意蕴和文化底色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6:17 来源: sp20241221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探索形成、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既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又彰显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鲜明底色。35年来,这一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不断被学习推广、深化运用,展现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实践伟力。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于“四下基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四下基层”蕴含深厚的哲学意蕴

  “四下基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坚定的人民立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的事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也是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完成的事业。“四下基层”坚持“在人民群众中,我们到底是沧海一粟”的观点,反对那种“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作风,强调只要与群众赤诚相见、结友交心,“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四下基层”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工作理念,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

  鲜明的实践取向。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实践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领导的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只有“眼睛向下”才能获得真知。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行动至上”,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和边远地区接访群众、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涉及当地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这一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既接受实践检验又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完善,是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规律的生动写照。

  科学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和规律,不仅科学揭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方法。“四下基层”坚持客观、发展、全面、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在客观分析矛盾、准确研判矛盾中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运用量变质变规律,提出“滴水穿石”的脱贫理念;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则运用于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认为理论宣传既要广泛持续地在面上推动,更要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强调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帮助加强基层党建、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工作指导同样是办实事,体现出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下基层”彰显鲜明的文化底色

  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审视,“四下基层”不仅内蕴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而且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思想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气韵。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探索“四下基层”的过程中,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结合唐朝陈子昂的“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宋朝苏辙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明朝张居正的“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等经典论述,阐明领导干部体民情、纾民困、解民忧的重要性。他多次讲述古代文豪冯梦龙在宁德寿宁为官的故事,认为古时候的贤明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申冤的,我们不应该“成天忙于开会”。可以说,“四下基层”在工作理念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所展现出的为民情怀、求是态度、实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彼此契合、相互贯通。正因如此,才使得这项为民利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能够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发展。

  对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守正创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事实上,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就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闽东九县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摆脱贫困”的工作主线,提出了“弱鸟先飞”的工作思路。他到福州任职不久,就倡导推动“四个万家”活动,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探索“一栋楼办公”的工作方法。可以说,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四下基层”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并且留下“三进下党”“七下晋江”等感人故事,这一工作机制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和深化运用。因此,“四下基层”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我们党光荣传统的守正创新。

  在“四下基层”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既明确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路”和“桥”的问题,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更具体,必须充分运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

  坚持学深悟透,系统掌握“四下基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首要任务是学深悟透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化”上下功夫,深入把握“四下基层”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在“内化”上下功夫,把“四下基层”所蕴含的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转化”上下功夫,把“四下基层”转化为科学决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

  坚持重心下沉,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中改进作风、淬炼本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凝聚起亿万人民的非凡之智、磅礴之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锤炼党性的重要载体,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四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主动“放下架子”“打掉官气”,跳出“文山会海”,切实增强“下基层”的主动性;把“四下基层”作为淬炼本领的重要方式,在“基层”大熔炉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坚持实践第一,在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中赢得群众、造福人民。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直接发生地,也是问题矛盾的源头。在“四下基层”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应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不怕揭短亮丑,摸清找准真问题,重点抓住基层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坚持实践第一、行动至上,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把“四下基层”的过程转变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光明日报)

  (作者:李瑞德 潘玉腾,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