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2:39:11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社 百色2月7日电 题:广西千年名锦成俏销伴手礼
作者 陈秋霞 陈沿佑 许丽媛
壮锦系列装饰画、壁挂、摆件、围巾、披肩、布偶、桌旗......走进广西靖西市壮锦厂,壮锦产品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图案在锦布上逐渐呈现。
“客人定制了几百份壮锦礼盒,两个月前我们就忙起来了。壮锦包包、围巾、龙宝布偶特别受欢迎。”壮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靖西市壮锦厂厂长李村灵说。
李村灵展示靖西市壮锦厂生产的壮锦龙宝布偶。陈秋霞 摄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承载着壮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古代,壮锦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室。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西市壮锦厂建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近70年岁月,如今已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旅游研学和技工培训为一体的企业,并肩负着壮锦、绣球技艺传承的使命。
李村灵在壮锦厂工作了大半辈子,见证了壮锦厂的发展历程。据介绍,靖西市壮锦厂生产的绣球和壮锦系列产品以其工艺独特、质地坚实、色彩艳丽等特色,受到市场欢迎,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
然而,壮锦厂也曾面临难以存活的困境。20世纪90年代,现代纺织工业迅猛发展,壮锦的用途逐渐缩小,需求量锐减。“壮锦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高,产品难销,不少织娘另寻出路,厂里只剩下十来个人。”
创新、改变,寻找新的出路迫在眉睫。2005年接棒后,李村灵带领工人在壮锦、绣球传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提高装备升级,创新设计出很多新式的壮锦图案,生产出壮锦旗袍、壮锦围巾等特色产品,让传统产品迸发新活力。
李村灵在织壮锦。陈秋霞 摄“我们根据当代审美来搭配颜色,壮锦产品和人们印象中的‘老土’‘花俏’完全不一样,让人眼前一亮。”李村灵告诉记者,曾有美国客商定制了一批壮锦茶旗、杯垫、餐巾和餐垫,订单金额几十万元人民币。这让她更加看好壮锦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靖西市壮锦厂改变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参加国内国外大型展会,同时与企业合作,定制高端礼盒,路子越走越阔。为了寻找新的灵感,春节前夕,李村灵趁着和家人到泰国旅游的机会,专程到曼谷的乍都乍周末市场寻找当地织锦产品。“泰锦的织造工艺、用料,都和壮锦非常相似。泰国目前还保留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这样的环保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李村灵认为,传统非遗文化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就应该在设计上下功夫,坚守工艺的同时,让非遗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中。非遗融入时尚元素,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过去,壮锦的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背带、被面和被单。现在,我们设计出新的产品,让它的用途丰富起来。从材质、色彩上都进行了改良,变得年轻化、时尚化。
李村灵坦言,壮锦厂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壮锦技艺传承青黄不接。“我们厂釆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壮锦技艺,只要有心学,我们都愿意倾囊相授。但是壮锦的工序十分繁琐,织娘的工作并不轻松,加上收入不是很高,很难吸引年轻人。”
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壮锦厂,借助年轻人的创造力,为千年非遗注入新的活力,是李村灵最大的愿望。她表示,将为之不懈努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