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吃科技饭

发布时间:2024-11-22 02:48:11 来源: sp20241122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修水水稻团(以下简称“水稻团”)成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专家,一同前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山口镇。专家们要为当地的菌根共生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测产。

晌午时分,车辆驶入该镇桃坪村。晴空下,青山江将数千亩高标准稻田围成一个“聚宝盆”。广袤的稻田里,稻穗低垂,粒粒饱满,微风吹过,层层稻浪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到了。”水稻所副所长黄仁良说道。

“先喝口水,再到田里去吧!”站在田埂旁不远处,一名肤色黝黑、体格结实的男子立刻迎了上来。他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也是新三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罗忠义。今年,正是在他的田里进行100亩“赣菌稻1号”展示示范试种。

“不了!”黄仁良看到收割机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要将丰满的稻穗揽入怀中。

“会不会担心收成不好?”记者问罗忠义。

“我们种地的,都是靠天吃饭,不担心是假的,但也只能担心。”罗忠义说。

前不久,江西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罗忠义的稻田也没能幸免。

“山里的水,来得急去得也快。三天之内问题不大,超过三天,对水稻结实就有影响了。”罗忠义说,在种这片试验田之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就告知过他,“赣菌稻1号”除了能够实现菌根高效共生、减肥增产,还有一个重要特性——抗淹抗旱。但前阵子洪涝凶猛,罗忠义心里没底。

随着一声“开始”,收割机挥动大臂,开始作业。

经过现场收割、面积丈量、过磅称重、水分测定、质量检测、数据统计等一系列流程,专家组现场给出实收实测的结果:即使在连续遭遇雨洗花和洪灾下,“赣菌稻1号”亩产干谷依旧达到了461.4公斤。

“今年天气恶劣,我种的其他早稻品种都要亏钱,‘赣菌稻1号’的产量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没想到这种情况还能丰收,现在种粮真的是吃科技饭啊。”罗忠义脸上堆着笑容,说他明年要在山口镇将该品种扩种至2000亩以上。

“根系越宽越深,这就意味着它吸收营养的效率提高,也达到了水稻减肥增效的效果。这里受灾有些重,但亩产结果在我们的预测范围内。”黄仁良说。

依靠科技的力量,菌根技术在赋能乡村振兴上有了更多可能。在江西省科技厅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水稻团在修水县主产粮乡镇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许多种粮户都从中受益。当地企业江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菌根技术,研发了以“赣菌稻”为原料的米奶,并联合像罗忠义这样的种粮大户,扩大菌根水稻的种植面积,共同打造赣菌稻山口育种基地。

修水县科技局党委书记余秋锋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稻米企业在市场应用端的创新研发,在稻米产业建链、延链、强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科技赋能。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