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04:09 来源: sp20241227
当地群众在宁夏沙坡头光伏项目基地种植苗木。本报记者 闫磊摄
【文化中国行】
九曲黄河经甘肃东下,闯过黑山峡落入宁夏,河面渐宽、水流渐缓,在中卫沙坡头神奇地拐出一个S形大弯。从高空远远望去,这一水分两岸的景致,宛如一幅自然绘就的太极图。
来到位于沙丘顶部的观景台,风轮机在天际线转动,金黄色的波纹铺满整个河面与沙丘。一座高架公路桥从西部香山峰峦、腾格里沙漠中穿出,跨越黄河,向东伸向远处连成一片片浓绿和深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这一名句,被刻成石碑与他的铜像一起置于观景台中央。
“此句出自《使至塞上》,是王维于公元737年春天从长安出使凉州途中所作。近代学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为‘千古壮观’。千古壮观,既是日出日落、黄河东流这样亘古通今的物理景观,更是诗句引发的情感共鸣。”北方民族大学文传学院院长郭艳华说,“诗人以孤烟之‘直’字,对应落日之‘圆’,不仅刻画出浩瀚的自然风貌,更传达出盛唐豪迈进取、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象。”
“今天要领略这一‘直’一‘圆’的宏阔气象,你一定要看看有着‘治沙魔方’之称的草方格。”宁夏诗词协会会员、沙坡头景区总经理助理杨富国说,“就是靠这种一平方米见方的小小草方格,老一辈治沙人把肆虐的风沙治得服服帖帖,创造了‘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驱车进入沙坡头景区沙漠腹地,登高远眺,起伏的沙丘深处赫然出现了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海洋”。
“沙漠戈壁地广人稀,风力大、光照强,适合大规模集中连片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正在“海洋”中巡检的龙源电力宁夏公司主任工程师潘战国带记者走到一排排光伏板中间,“光伏板距离地面3米,下面铺草方格,留够植被恢复的空间。草方格能保护光伏板不被风沙损坏;而光伏板遮挡阳光能大幅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生态恢复。”
“这是我们反复试验研制的沙漠植苗工具。”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曾跟着老一辈治沙人在沙坡头扎设草方格,与腾格里沙漠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已参与治沙造林80余万亩。他将手中的“干”字形工具递给记者说:“用工具底部这个卡口,把苗根卡住插送到沙下50厘米左右的湿沙层,露出苗尖,避免了铁锹翻沙水分流失。”没几分钟,记者也用这种工具种了三四棵苗木。
如今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50多万亩,治理区天然植物由25种增加到453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腾格里沙漠宁夏区域向西北后退了25公里,治理率达到90%。
随着沙坡头生态加速恢复,当地文旅产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卫将小部分沙漠保留,打造为体验黄河、丝路文化的“沙漠大客厅”。2023年,中卫游客突破了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66%。
“很多曾因风沙离开的村民都回来上班、创业了。”在沙坡头景区门口的乡村振兴体验中心,迎水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江静指着一座由农家四合院改造成的红色讲堂说,“镇上各村联合成立文旅合作社,通过开办培训班请村里的治沙劳模、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等讲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课,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研学团来访。每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0.3万余元。”(记者 闫磊 张文攀)
(责编:温璐、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