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44:38 来源: sp20241126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11月29日刊登题为《美国特色的经济治国方略》的文章,作者为悉尼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马克·比森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国际关系高级讲师范·杰克逊。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不断向亚洲推销在国内政治上不可行的区域经济协议。
美国“区域经济治国方略”的最新版本是“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该地区的许多人很难说出这个倡议的名称,更不用说从中受益了。
更根本的是,在美国与中国长期争夺地区影响力的背景下,IPEF不太可能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向。中国已经是该区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参与者,也是所有邻国的主要经济伙伴。
热衷于大国对抗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在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十年里,亚洲国家政府已经构建了一个增强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性并基本上将美国排除在外的金融和经济架构。关于区域内货币互换的《清迈倡议》、“亚洲债券市场倡议”、“10+3”(东盟+中日韩)、“东盟监督进程”、“东北亚三边合作秘书处”和亚欧会议只是构成亚洲经济秩序的少数几项协议。
中国是其中大多数协议的缔约方;美国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协议。这份清单还不包括把该地区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以中国为中心的协议,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不包括美国,但包括了美国在该区域的所有关键盟友。
美国决策者或许可以从中国的做法中学到一些东西,尽管这可能令人不快,可能性也不大。
有益的教训是,美国不再掌控亚洲的政治经济。推动贸易协议,除了使美国科技寡头不受亚洲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外没有什么作用,这不会恢复美国的主导地位,也不会抵消中国的影响力。美国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是对中国宏大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苍白模仿。
成功的经济治国方略更多地取决于解决潜在伙伴的关键关切:扶贫、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转型以及提供有用的基础设施和投资。
事实可能证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难以超越人们太过熟悉的内容,即对其主要对手进行遏制和与其进行零和竞争等。
值得记住的是,亚洲的长期和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合作共存的发展。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可能仍然是一种推动大国关系更加稳定的力量,而且很可能在整个印太地区受到欢迎。(编译/王海昉)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