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科技创新发展 “三万亿”佛山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4-11-24 01:44:18 来源: sp20241124

  聚焦佛山市高质量发展

  龙年新年第一周,作为广东第三大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城的佛山不仅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还推动一季度一批项目集中动工,一展“人勤春早”的好气象。

  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站在新起点,佛山提出将用7年时间(至2030年),推动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冲三向四”跃升至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收获“三万亿”喜悦的佛山同样也面临新的隐忧。当前,对于佛山“制造业大而不强”“或成下一个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创新力不足”等质疑声音不绝于耳,如何避免出现产业“虚胖症”,推动新质生产力逐步占主导地位,成为当下佛山这座制造业名城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18日召开的佛山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直面现实的差距,并试图找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出路。

  一场大会背后寻“佛山差距”

  去年,佛山用自己的“硬实力”再度捍卫一座制造业大城的荣光。今年1月,佛山召开了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会上正式“官宣”了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功“冲三”。

  “冲三”之于佛山而言,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当下,纵览国内城市群,工业“家底”能达到这一厚度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如今,国内仅有上海、深圳、苏州三座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而随着3万亿的“冲线”成功,佛山也正式成为国内第四个、广东第二个规上工业总产值“三万亿俱乐部”成员,成绩亮眼。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指标上敢于挑战一线城市,佛山的“冲三”背后是城市制造业“家底”的雄厚。

  据悉,在佛山,当地制造业有着“三五成群、十有八九”这么一说,它指的是佛山拥有8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涵盖3个新兴产业,5个传统产业,以及佛山拥有制造业全品类,其中八成产品能走进千家万户,九成的产业可实现自我配套。综合而言,就是佛山制造能力、水平强大。

  尽管制造业“家底”雄厚,但佛山并非毫无隐忧。

  近年来,关于佛山制造业“中年危机”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所在。“佛山制造业大而不强”“佛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老工业基地”“佛山怎么还是低端工业产品大型‘代工厂’”等质疑声不绝于耳。在制造创新技术不断井喷、城市间竞争加剧的当下,这些“声音”会进一步放大,让人不禁会对这座广东“制造业大城”心生忧虑。

  制造业的“不尖端、创新少”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成为佛山担忧之所在。

  当下,纵观中国GDP“万亿城市”榜单中,佛山“追兵”渐多,如福建福州和泉州、山东济南以及“中国第一风投之城”安徽合肥等产业大城,已对佛山展示了追击之势。其中,在这些“追兵”城市中,有的拥有了“强省会城市”资源虹吸优势,有的则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迸发出“后进力量”。不仅如此,伴随新的经济周期到来,市场、外贸、消费等因素呈现波动态势,因此,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中,佛山如何在当前“万亿城市俱乐部”中“守好擂”挑战倍增。

  在这些背景下,佛山的“新春第一会”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不仅是站在“三万亿”新起点上的一次“再出发”动员会,还是一场直面“佛山差距”的“务实会”。

  瞄准科技创新盼再“超车”

  当时代之风吹来,一座城如何乘上“东风”从而“长风万里”?靠的是一跃而上的果敢与勇气。“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迈向“冲三”,同样靠的是当年的拼和闯。

  事实上,纵观数十年来,佛山一大批“既看得准、胆子又大”的乡镇企业,通过把握“三来一补”的机遇,先行先试产权体制改革,闯出一条现代化工业创新发展之路。正是这些敢于“拥抱变化”的行动,让佛山在短短数十年时间中,迅速转型成为工业强市,实现了工业化的“华丽转身”,并积累起“三万亿”的厚重“家底”。

  “过去已经变,当下正在变,未来还会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表示,当下,佛山正直面更大的挑战,“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回望走过的路、碰到的事、跨越的坎,要保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眼光和胆略,做一名奋斗者、创业者。”

  “三万亿”的佛山如何“再出发”,佛山制造如何实现“四十不惑”永葆青春?从佛山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可窥见,未来佛山发展“拼一把”,这次决心要“押宝”科技创新了。

  为站好站稳“科技浪潮”的佛山,也提出城市“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目标,称未来要用7年时间、到2030年,佛山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至4万亿元。怎么做?要通过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这一“跃升目标”。

  事实上,佛山已初尝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甜果”。例如,近年来佛山大力推动全市工业技改,提升传统产业的动力转化、结构优化;另外,全市近六成规上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不仅如此,佛企一批创新性成果也加速投向市场,如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正走向规模产业化,激光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突破传统技术路线,引领现代工业发展。还有一批制造业企业正成为行业“隐形冠军”,让“佛山制造”焕发新貌。

  科技创新迸发的力量是强大的,佛山渴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四两拨千斤”产业跃升的目标。

  “佛山新兴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晚也有晚的优势,特别是现在许多新兴产业经历无序发展阶段,正处于振荡期、调整期、迭代期,晚起步有利于看得准一点。”郑轲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未来佛山如何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是科技人才。事实上,佛山也看到这一点。

  科技人才如何赋能一座城市?作为“广佛科创候鸟”的科技人才、华运通达董事长虞将苗现身说法讲述“科技力量”。虞将苗称,得益于华南理工大学和佛山开放灵活的创业政策,团队于2018年以专利技术作价3500余万元创建了华运通达。依托佛山市“科学家团队”等项目支持,集结了一支年富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与管理团队,科技人员占比近80%。

  据悉,这些年来,团队自主研发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凭借其“全球最薄”的技术突破,以及卓越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成功颠覆了国际上沥青领域的既有格局,实现了材料、工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引领,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通道、杭州亚运会保障道路等多个国内重大项目上,用上了“佛山科技”。

  虞将苗是佛山科技人才的一个缩影,但佛山缺乏培养更多此类科技人才的能力,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痛点”之一。尽管产业发达,佛山一直被称作是国内“最缺大学”的城市,如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这座城市一直思考的问题。

  同样,佛山不回避这一问题。大会上,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称,今年该局将下决心推动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一是支持佛科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佛职院创建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支持顺职院“双高计划”和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建设,让佛山“家门口”的高校更强;二是建好用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高水平落地转化,实现校企“牵手”合作。

  “无论何时,佛山将视人才为珍宝,以最大诚意、最大努力,切实把人才的事办好、让人才的事好办,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郑轲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