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4-11-24 03:32:35 来源: sp20241124

  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如何看待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

  伊拉克天然气项目机械竣工 惠民生促发展

  由中国企业投资并承建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是伊拉克第一个在石油开采的同时,对伴生气进行处理的油气项目,该项目2020年施工,今年9月底实现机械竣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落成将为伊拉克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是伊拉克南部最大的天然气处理项目,也是该国第一个在石油开采同时,对伴生气进行处理的油气项目。该项目今年9月底正式完成机械竣工,达到投产条件。

  总台记者 杨渊:我身后两座熊熊燃烧的火焰,是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过去由于缺乏技术,伊拉克油气田里的大量伴生气不仅被白白烧掉,还要从邻国进口大量天然气供民生使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油田伴生气将被转化为清洁能源,将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3万吨,生产的液化石油气每年可实现5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满足当地家庭用电,有效解决伊拉克南部电力短缺问题。

  每个项目背后都关系着当地经济民生,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高峰期还为当地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今年63岁的奥德·阿卜杜拉是哈法亚项目附近村庄的农民,清晨八点多,奥德的施工队就来到项目上,进行混凝土地面施工和灌浆水泥作业。通过与项目的合作,奥德的施工团队已经发展到拥有300多名员工、上百台机械设备的大建筑公司。奥德的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他和哈法亚项目工作人员的合影。

  伊拉克米桑ITM公司首席执行官 奥德·阿卜杜拉:中国企业的工程师们非常热心,传授我们很多工作经验,我们的关系如同兄弟一样。

  每逢节假日,奥德总会邀请中方员工到家里做客,用伊拉克特色烤鱼、羊肉抓饭,欢迎中国朋友。

  伊拉克米桑ITM公司首席执行官 奥德·阿卜杜拉:我的事业从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始,我的生活有了起色,也是从与中企合作开始,现在我有了车、房子,生活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民生工程中的中国师父和肯尼亚徒弟

  不仅是在伊拉克,就在不久前,肯尼亚的重点民生工程——内罗毕供水管线项目迎来了部分竣工交付,预计今年底全线通水。这个由中国企业牵头的大工程,不仅打通了当地供水“生命线”,还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当地基建新力量。在这其中有一对“中非师徒”,两人国籍不同,年纪相仿,因项目结缘,亲如一家。

  这里是肯尼亚南部高原上的锡卡镇基戈罗村,施工团队正在铺设供水管线,将坝区的水引入内罗毕城区,解决首都近300万人的用水问题。正在进行测量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叫于春雨,旁边的肯尼亚小伙子是他的徒弟,叫王约翰。项目建设中的测量员、焊工等近300个岗位都是当地人。施工初期,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让大家快速掌握技能,中方建设团队开设了测量、焊接等课程,每人带3到10位肯尼亚徒弟。

  中国建筑肯尼亚内罗毕供水管线项目工程师 于春雨:现在基本上他们流程也都清楚了,仪器也基本能够熟练使用,我感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肯尼亚内罗毕供水管线项目工作人员 王约翰:作为一个测量员,我每天能赚1400肯尼亚先令(折合人民币约80元),是我之前在其他公司挣的两倍。

  这样的“传帮带”教学,不仅让王约翰等肯尼亚员工学会了使用水准仪、焊接、机械等设备,更让两国员工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肯尼亚内罗毕供水管线项目工作人员 王约翰:我总结出来,师父就是我的老师,教导我该如何工作,如何解决问题。

  这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从同事成了师徒,也像亲如一家的好兄弟。每到休息日,王约翰一家三口都会给项目上送来自己种的蔬菜水果,于春雨也会拿出中国食品来回赠他们。

  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学到了技术,成为促进肯尼亚基建行业发展的新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

  中国建筑肯尼亚内罗毕供水管线项目经理 刘海涛:目前我们项目所有技术工种以及操作手,属地化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他们在我们这个项目,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以后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够找到工作。

  如何看待这十年基础设施方面的共建成果?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来听特约评论员苏晓晖的解读。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十年中,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是“一带一路”合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承建安格连-帕普铁路,900天时间就建成47.3公里的铁路,实现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迹。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互联互通的要素,民众出行变得更加便利,运输效率提升,不但改善民生,同样促进经济发展。

  事实上,基础设施回应了很多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打破发展瓶颈。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贸易带来更多的基础,而同时中国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这样的极不发达的地区,在修建电站等项目的时候,既解决当地长期存在的能源供应问题,同时也成为当地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有了能源供应之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长远发展。

  助力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 改善民生福祉

  “一带一路”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逐年扩大,中国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同30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各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提质升级。助力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福祉。

  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世界银行前常务副行长 冯慧兰:现在关于共建“一带一路”,我们看到了很多数字,例如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等等。而过去10年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比数字丰富得多。“一带一路”合作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在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等领域,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着力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要持续提升与共建国家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商务部副部长 郭婷婷:我们将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和“小而美”项目建设,帮助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福祉。我们将促进投资、建设、运营综合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未来合作将聚焦哪些目标?突出哪些亮点?

  未来合作将聚焦哪些目标?突出哪些新亮点?来听特约评论员苏晓晖的解读。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未来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于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中国希望通过创新等方式来进一步形成更强的动力,而其中的一个亮点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说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首先传统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铁路等,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字化升级。而同时中国强调,海底光缆建设、卫星技术运用、实现通信走廊修建等方面,我们未来都有广阔的合作契机,而中国也会看到很多国家在关注丝路电商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来说,丝路电商以及未来数字丝绸之路,必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