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保粮、促创新 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3 00:04:41 来源: sp20241123

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 (方经纶、实习生赵若楠)2月1日,国新办就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社会关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问题,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2023年,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中央财政制造业专项资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力度,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安排30亿元支持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首批择优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引导地方加强政策统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大力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到2023年底,带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万余家。同时,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2024年,财政部将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增信撬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开拓,有力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介绍,2023年,中央财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为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

一方面,围绕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优化政策供给。优化调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政策。比如,设立粮油生产保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稻谷集中育秧设施的建设,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

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安排920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启动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支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不断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补贴,加大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到全国所有的产粮大县。

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启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的贷款贴息试点。

另一方面,围绕粮食生产关键节点强化资金支持。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点,为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种粮成本,安排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100亿元。

为做好夏粮小麦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安排16亿元支持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

为应对河南等地的“烂场雨”和华北、东北局部地区的台风、洪涝灾害的影响,加速下拨救灾资金,支持小麦抢收烘干和灾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有效减少粮食因灾损失。

在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安排24亿元支持北方重点地区实施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作业,助力秋粮增产丰收。

2024年,中央财政将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持续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强化对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东伟介绍,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财政部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政策的取向上,要做到四个“注重”:

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注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要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迭代,落实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初期应用瓶颈。

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这方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改革试点,一个是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另一个是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

在经费使用上,要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做到“四强”:

强基础。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强攻关。大力支持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强力量。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效能。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

(责编:方经纶、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