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发展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展翅高飞

发布时间:2024-12-25 04:34:48 来源: sp2024122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焦点访谈》栏目从今天(1月23日)起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低空经济。这个词听着有点陌生,可能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的就是无人机送货。当然低空经济不止于此,“空中的士”“低空旅游”“空中汽车”等一个个新概念都属于低空经济。那么,究竟怎么来界定低空经济?它里面蕴藏着怎样的新机遇?对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深圳人才公园,一架无人机降落在外卖柜上方,通过精准定位系统将外卖投入柜中,顾客自助拿取,这种新颖的送餐方式也引来路过的游客纷纷下单。

  在深圳市盐田区,一款新型的低空无人驾驶飞行器刚刚获得全球首个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适航证,它搭载着一名乘客缓缓飞上了80米的天空,并首次和直升机实现低空融合飞行。

  低空飞行器一度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当中,现在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去年年底中央明确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主任吕人力:“是土地更大还是海洋更大?实际的回答是天空最大。城市土地资源已经是见缝插针。3000米以下,甚至1000米以下的空域资源如果充分利用起来,这种红利是巨大的。”

  所谓低空经济,一般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能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引擎,形成至少万亿级别的市场。那么,眼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优势又在哪里?在深圳,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二层平台上,正在对最新的设备进行调试。工作人员在千里之外的电脑上操作,“无人机场”就可以完成一系列工作。现在要调试的是在高楼大厦中巡检能力,它需要绕大楼一周,在每个转角点拍摄一张巡检照片。现在,农药喷洒用的无人机最大载荷已经可以达到60公斤。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我们在深圳大概搬了四五次家,但都在深圳范围内。最早得益于深圳产业链的配套和完善,再往后整个珠三角领域电子消费品类的产业链完整,80%可以在珠三角完成。”

  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长,以低空制造为例,就涵盖了芯片、复合材料、连接器、传感器等等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目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角逐的新领域,产业链的完备也带来聚集效应,越来越多全球知名的企业选择落户深圳。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以深圳为例,作为无人机之都,截至2023年底,已经聚集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产值为960亿元。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卢文鹏:“经过多年布局谋划和持续推进,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集聚,产业和市场规模较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产业政策配套的优势。”

  产业链完善,科研团队、人才聚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由此带来千行百业的大发展也正在酝酿当中。在深圳宝安区的一家无人机中转站,十多架飞机正在待命,排队起飞。

  “编号8315”的飞机开始送货的同时,飞行状况也实时地出现在一旁监控室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它的飞行情况。这是怎样的送货之旅?记者乘车前往这架飞机的目的地,它降落的位置是一个工业园厂房的五层平台。记者乘车大约用了16分钟时间,而飞机飞过来用了不到8分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面交通繁忙时,速度优势更明显。

  一般来说,普通快递员日派送量在150单左右,而一名无人机操控员每天可以执飞60架次,配送量在500单左右。而对于穿梭在大湾区各城市之间有商务出行需求的人来说,现在乘坐直升机,从深圳中心城区出发,15分钟可以到达珠海,半小时可以到达广州中心城区。

  农业生产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运输新鲜松茸,原本人工背下山需要一到两小时,无人机只需要15分钟到半个小时。一些偏远地区,已经用支线无人机代替人工设立站点的运营方式从事各项工作。

  近年来,低空经济催生一系列消费场景,物流无人机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空中的士”打造城市交通新方式,我国的农业无人机更是遍布六大洲,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可以进行播种、喷洒、运输一系列工作。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低空经济带来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

  专业人士分析,低空经济未来蕴含无限可能,低空不仅仅可以建成交通系统,甚至可以建成工业系统。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的出现,也会延展出全新的产业链条,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可以在低空产业中大展拳脚。

  吕人力:“怎么把低空空域高效率、有序开发出来,这是没有前人可以借鉴的领域,需要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运行规则,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深圳交通运输局部门来说,一项庞大的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写上日程。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随着低空经济发展,飞行频率、密度越来越大,一定要有系统,让大家知道彼此的飞行器在哪里,更好地去规划飞行航线。”

  系统里记录了飞行设备的基础信息以及飞行高度、速度。未来,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接入各个相关单位,就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了。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广阔,仅深圳一个城市,就需要100亿元的投资规模,以此估算全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将是万亿级规模。这项工作关乎低空通信、导航、定位、气象、地图等多个领域,涉及多个部门,又要如何协调呢?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锋:“协同运行,共同建立一个共商会商的机制。中间难免会存在意见分歧的地方,因为没有现成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会走到企业里面去听一听企业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诉求,在碰撞过程中,大家把协同运行的方案统一起来。”

  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提供飞行服务,促进产业应用创新发展,如何管理空域安全,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会涉及很多部门,在《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涉及三个以上的部门。

  今年,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即将实施。全文6800多字更是16次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协同”。

  卢文鹏:“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和保障低空经济发展。我们在体制机制上,把握好“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通过改革的方法和路径,形成和释放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深圳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厘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包括这个在内,一系列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措施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在全国推广。

  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省近期发布全国首张省域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空域图;广州市的通航企业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安徽省刚刚规划了以合肥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时通勤圈”雏形。

  吕人力:“低空经济正在走上正轨,需要地方政府提出发展方向,解决现实生产需求运行中的现实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去组合,一旦在一个城市得到深度应用,就可以很快把整体系统复制到各个城市,把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充分规模化。”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比拼的“新赛道”。以无人机为例,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稳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通用机场、航空园区、航空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等将星罗棋布,我们的天空也会更加繁忙。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技术去解决、新机制去协同、新政策去支持、新规则去规范。从“新”出发,充分激发低空经济潜力,让低空经济飞好、飞远。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