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0:22:12 来源: sp20241222
胡欣红
浙江杭州上城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利用某招聘平台注册公司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并出售。上城网警在收网行动中抓获袁某杰、郭某波等犯罪嫌疑人11名(刑拘5名),查获伪造印章21枚、伪造工商营业执照27张,扣押涉案泰达币19万枚(折合人民币136万元),固定招聘简历信息数据26万条。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许多人都在招聘平台投过简历,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平台里可能藏着会咬人的“毒蛇”。这是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的一种新渠道。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左右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求职简历上的个人信息,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极具贩卖“价值”。正因如此,一些别有用心者将目光瞄准了简历信息。此次涉案的边某,早年是一家公司的HR,由于职业原因,他偶尔接触到专门收购用户简历的掮客,“敏锐”地发现出售应聘人员的简历是个赚钱的“好路子”。
令人担忧的是,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并售卖的情况并非个例,目前网上简历售卖市场十分活跃,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3年前,央视3·15晚会曾曝光了招聘网站简历被恶意出售的现象。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然后又作为卖家出售求职者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不仅有简历上的内容,还涉及求职者在平台的账号信息。
此次被曝光的案件中,也存在一条由杭州本地辐射安徽、河南、贵州等地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黑料”的灰色产业链。由于工作轻松,来钱又快,边某等人甚至利用境外软件勾结境外诈骗团伙大量出售应聘者信息。
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是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应该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这种行为涉嫌违反《刑法》《民法典》以及《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招聘平台也要引以为鉴,主动履行数据安全保障和严格审查的义务。对入驻企业的资格审查是当下网络平台面临的一大难题,但绝不能因此推卸自身的监管职责,必须从严要求,细致甄别。如果用户信息泄露,但平台无所作为,理应承担间接责任。
非法收集应聘者简历信息超26万条被曝光是一堂警示课。一方面,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要轻易授权招聘平台或其他机构获取个人信息,仔细阅读并理解授权协议,尽可能确保个人信息不会被滥用。一旦发现招聘平台或其他机构存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应立即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进行投诉举报,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积极介入,力争防患于未然,绝不能让贩卖简历成为一门“生意”。对于那些在公民信息安全防护中不尽责、不作为,甚至趁机牟利的平台和个人,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机制,编织一张立体法网为之保驾护航。(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