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07:18 来源: sp20241227
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含临港新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近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12月8日,国新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三方面新突破新提高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总体方案》共聚焦7个方面,提出80项措施,主动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的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新突破、新提高。
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唐文弘表示,在货物贸易领域实现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在服务贸易领域深化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在数字贸易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知识产权领域提升全流程保护水平,将有力促进商品、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动,增强对国际商品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
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推动深层次改革。近年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从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边境”规则拓展至更广泛的“边境后”规则。这次试点的80条措施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边境后”规则,主要包括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实施高水平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通过开展深层次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内重点领域改革探索路径。
以更广领域试验探索助力高质量发展。这次试点着重聚焦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培育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贸易数字化、优化贸易管理方式等重点问题,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唐文弘表示,这将有利于打通前后端、上下游、各环节,实现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赋能高质量发展。
扩大金融服务对外开放
扩大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是《总体方案》的重要任务,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看,《总体方案》中的金融服务扩大开放举措有三个特点:
拓宽数字金融服务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的应用场景。加强前沿技术在电子支付、跨境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具体运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强金融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在国家数据传输安全管理框架下开展金融数据跨境流动,为内外资金融机构在沪开展集团化协同经营提供便利。
助力经营主体提升统筹配置境内外资金的能力。通过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上海总部经济跨境投融资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对标国际惯例,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探索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为各类主体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业务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
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和产品面向国际的服务水平。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项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加大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人民币计价的跨境资产转让品种、开展国际商业保理业务,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国际市场展业活动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源表示,上海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者,有条件、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接好“为国家试制度”的任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积累了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十年来,上海已基本建立了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投资管理方面,发布我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制度;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建成我国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高标准建设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先行先试。
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创造了下一步改革开放的广阔空间。自2013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国家战略在上海相继落地实施。上海聚焦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高要素跨境流动效率、营造一流对外开放环境,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支撑。
应用场景多元融合孕育了开放先行的生机活力。目前,上海市拥有7.5万家外资企业,累计认定94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57家外资研发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信用贷款、绿色贸易、贸易真实性审核等方面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场景体验。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