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发布时间:2024-12-23 11:56:58 来源: sp20241223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

根本遵循

钟曜平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对全党全国尤其是教育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努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深刻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世界历史进程和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新的时代篇章。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性问题。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

  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就在于不断探索、完善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等事关教育的方向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从强调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到反复要求坚持“四为服务”,强调教育既要服务人的发展,也要服务社会发展要求,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指明了道路。

  从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深刻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强调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学校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再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原则性问题。

  社会和教育对学习有相当大的投入,学生有很高的志向和积极性,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合作文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彰显巨大的优势。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立足于办好我国教育的根本保证,提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深刻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为我们走出一条真正体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教育改革之路明确了重大原则。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性问题。

  “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强调。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

  从鲜明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到深刻阐明“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地位和关键作用。

  号召“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深刻阐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功能。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从明确要求“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到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与2022年度相比,中国在全球的位次上升2位,居第21位,是2012年以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是2024年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优势指标不掉队,短板指标有提升,创新指标有突破,促成了我国教育强国指数的持续上升。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如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定海神针”。我国的教育体量世界最大,发展还不均衡,群众的教育需求差异大。如何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必须汇聚全社会的力量下好优先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明确了办好教育必须依靠的主体和力量等问题。

  必须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明确要求“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反复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求“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一系列重要论述勾勒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路线图。

  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号召广大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特别是“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举旗定向;呼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强调“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教师提出了高位要求,为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落实尊师强师惠师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各种思想文化大激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集中而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路径和行动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教育改革发展“过河”的任务,也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建成教育强国的强烈期盼和殷殷嘱托,不断破题、解题,以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姿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的生动实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让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人才成长一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围绕党员专家、重大项目、先进典型等设立党支部100余个,使党员师生真正做到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各地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到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补齐民办学校党建短板,到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如今,全国21万个高校各级党组织日益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588万名党员争做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教育战线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展现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近日,南开大学师生走进重庆南开中学,用京剧艺术演绎校史故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从全面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到全覆盖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教育系统牢牢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形成推进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和育人生态。

  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系统深刻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发展的育人生态进一步巩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抓住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根本使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从最初的36所扩大到39所,“强基计划”已落地4年;“101计划”从最初试点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广至数学、物理学等8个基础学科领域……教育系统把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工作布局,一系列举措升级迭代、扎实推进,一批有潜质的“好苗子”冒出来,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底气不断增强。

  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羲和逐日、高铁飞驰……一系列大国工程背后,凝聚了数百所高校科研人员的心血。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教育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中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紧锣密鼓召开,部省战略合作走深走实,丰硕成果不断涌现……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基础,让“强师”成为强国建设的厚重根基。

  今年春天,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步履不停。他奔走在新疆、甘肃等地,宣扬教育家精神。举办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以各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坐标、行动指南和自觉追求。

  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制度从“免费”走向“公费”,“优师计划”“强师计划”“国优计划”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供给侧”不断加强;“国培计划”持续实施,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培训提质增效;“银龄教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前置性工作,教育部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高位研判,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专项计划,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系统集成的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有力塑造了支撑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大力减轻教师负担,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选树宣传体系……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出台,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不断提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一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改革在教育领域全面拉开。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20余份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文件先后出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牵引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不断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

  一场在线互动课堂,架起了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心小学与20公里外乡村小学沟通的桥梁。屏幕两端,学生们兴奋地交流非遗剪纸技术……从一块黑板、一方讲台,到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数字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入、教育治理转型进一步升级,教育数字化成为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窗口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立足实践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满足人民之需,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生动呈现了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严密的逻辑体系,展现出长远的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全球广度。

  新时代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证明,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民族复兴的教育担当,散发出科学睿智的理性光辉和震撼人心的真理力量。

  ——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价值取向。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标尺,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和依靠人民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准则。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

  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一路走来,从义务教育实现“一个都不能少”,到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一系列政策出台,一个个举措推进,步履铿锵,掷地有声。中国教育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新期待,让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了坚实保障。

  ——坚定的道路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厚重基石。

  牢牢把握中国特点、中国实际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深刻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办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彰显出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中国大地、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教育需求的正确道路,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道路自信,我国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用中国的标准衡量教育强国建设,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品格。

  “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系列新观点,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教育事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开辟新赛道释放新动能,教育事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清晰的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始终直面现实,聚焦教育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敢于解决问题,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的法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我国教育改革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功夫下在研究解决问题上,推动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不断缩小,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效。

  ——科学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方法。

  以“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强调以“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强调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要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办好教育事业,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出科学的系统观。

  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教育强国目标的宏伟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更加全面、综合、准确地认识和处理教育问题,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勇于打破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解决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宽广的世界眼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崇高担当。

  “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体现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教育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世界眼光,体现为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发展、谋划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体现为把我国教育发展置于人类文明进步潮流之中、以自身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开阔胸怀和崇高担当。

  认清时与势,把握危与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成绩斐然,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以更主动、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教育的舞台上。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班·墨学院”等一批“职教出海”品牌百花齐放,中国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我国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开创交流合作新局面,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持续打造对外开放亮点工程,不断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历史担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引向深入,走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新征程,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教育贡献!(中国教育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