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聚:当农科大佬遇见“三农”短视频

发布时间:2024-11-15 03:33:12 来源: sp20241115

  “从小爱在地里玩,一不小心玩进大学了;种着种着,研究生也毕业了;抽空发发SCI,也就发了一百多篇;抽空教教学生,不小心教出一百多个硕士博士博士后,谁懂[墨镜微笑]……”

  这个以网络神曲《Old School》为背景、讲着“凡尔赛文学”的视频,拥有超过四十万点赞、近三万评论,是“蔬菜卫士李宝聚”下最火的一条。账号的拥有者李宝聚,则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同时,他也是刚刚结束全国两会之行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今年,李宝聚的提案就与他和“三农”短视频的故事有关。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受访者供图)

  “蔬菜卫士李宝聚”

  点进李宝聚的短视频账户,绿油油的蔬果占满了手机画面。刚发布的视频中,他站在大棚里,手里举着一颗带着根须的新鲜生菜,神采飞扬地介绍“边养边吃”的活体生菜;下一个视频,他又捧着蔫蔫的番茄叶,给菜农讲解灰霉病如何防治。

  拍摄这些短视频,是李宝聚过去一年的业余爱好。作为研究了三十多年蔬菜病害的“学界大佬”,李宝聚有30%左右的工作时间都在田野里。下地时,他会叫上摄像,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一天能拍二十多个,”李宝聚说,“因为农村大棚是这块地种这个菜、那块地种那个菜,我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开始构思,用大家感兴趣的方式说出来,一般拍一个视频只需要十几分钟。”

  录完后,专业团队会接手后期制作,李宝聚则会投入到本职的科研工作中,但时间长了,他也学到了“一些短视频行业的常识”,比如作为短视频平台推送机制的“赛马体系”。

  “假设一个视频有黄金5秒,一开始它可能把视频推荐给100个人,如果能有10个人观看超过5秒,他就再推1000个人,反之,可能只会再推10个人,”李宝聚说,“所以一些博主要吸引眼球,不管真的假的,先把爆点给你。而正经的视频可能还在拍花果棚,用户就已经划走了。”

  正经,还是流量?

  在短视频平台的“三农”话题下,有着超过20万粉丝的李宝聚是流量最高的学者之一。他的评论区里,经常会有菜农问“老师,为什么我家种的菜长这样”,也有不少人留言:“无核芒果研究得怎么样了?”

  但大部分视频将将过千的点赞量,还远不足以扭转“伪科普”带来的负面影响。

  “草莓为什么长那么大,是不是打了什么不好的药?其实,只要解决了用什么药、用药浓度、药品安全期的问题,正常使用农药是不会不安全的,”李宝聚说,“再比如,按常理来说,去年降价幅度很大的阳光玫瑰葡萄和往年相比用药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它卖不上价,而农药是很贵的。”

  用标题党、厚黑学吸引眼球的“伪科普”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泛滥,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和用户公认的难题。今年李宝聚呼吁平台优化科普短视频曝光机制的提案,就在微博上获得了不少响应,点赞最高的评论是:“这个真的(需要),太恐怖了,他们都对那些胡诌的深信不疑,不信我。”

  除了短视频,李宝聚也试过直播,但效果并不算好。他说:“除了曝光机制,还有关键词一刀切的问题。如果讲蔬菜的营养功能,讲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名称,就会被限流,导致专业知识无法触达受益人群。”

在大棚中工作的李宝聚(左二)。

  “三农”科普的漫漫长路

  实际上,早在短视频出现之前,李宝聚就在菜区颇有名气了。

  走进他的办公室,两面书墙隔离出一个小空间,搭起了抖音直播的背景墙。书架上摆放着芝麻穗、研究蔬菜病虫害的专业书籍,还有几本《中国蔬菜》杂志。

  “这是2008年的第一期《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他边说边翻阅着,手记那页图文并茂、清晰易懂,“一直到2016年,我们一共做了100期手记,当时在菜区里,很多人都是从这份杂志中学习植保知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李宝聚,曾在田间地头和村部会议室里讲过课,后来纸媒发达,他就改用杂志专栏讲解种植知识。2015年微信普及,李宝聚开始在“蔬菜卫士”公众号上写科普文章,一周一篇,在多位蔬菜专家的协作下,如今已经发布了1850篇文章。

  “我们做这些是为了初心,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李宝聚说,“在做手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些自认为很普通的知识,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却不知道,也就无法再往下传。”

  无论是面对面、杂志,还是微信、抖音,在李宝聚看来,其实都是弥补农技体系不足的方式。

  “‘农为邦本,技乃先行’,其实农技工作是非常重要、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李宝聚说,“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统计,在编又在岗的农技人员不足30%,他们培训的机会也少,有些掌握的知识甚至还不如农民,就更没法指导农民了。”

  两份提案

  “现在中国有十亿网民,很多人爱看短视频,如何让大家摄入知识或者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李宝聚说,“它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娱乐的平台。”

  类似的话,不少学者都说过。在视频网站做犯罪心理学科普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说:“当时(创建账号)的想法就是,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头部资源,我们一定要在短视频上作出专业的表达,不能丢失这块阵地。”

  与过亿菜农、每一位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三农”话题,要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话语权之争,过去一年,抖音上共有10.2亿个三农视频,获赞530亿次。

  研究了几十年蔬菜、做了几十年农业科普的李宝聚,今年带了五个“三农”相关的提案上两会。其中一个,是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他在提案中表示,希望农技人员能更多“回归主业”、国家层面能够制定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并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为主,每年开展专业培训。

  此外,还有一份关于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的提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李宝聚提出:平台可以对创作者进行实名与职业认证、建立并优化短视频监管机制,为有资质的专家账号开通“白名单”,并引入举报、投诉和其他负面评价机制,提高视频的可信度、专业性和权威性。(《中国新闻》报作者王曦泽报道)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