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5.1%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2-05 15:54:48 来源: sp20241205

农业农村一直是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重点领域。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三季度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63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户贷款余额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农业贷款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

说起涉农金融服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种植大户吴先生感慨颇多。“交行金融服务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多亏有他们,我的集中采购资金有了着落,悬着的心也落地了。”吴先生说,当地一家农资公司长期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品,成了完整的农资供应网络,其下游客户多为自己这样的普通农户,但因常规授信条件制约,融资能力有限,存在垫资进货情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银行上门对接企业,了解下游农户资金需求,引入政府担保公司,以供应链项目制形式,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业务,解决资金需求。

解决涉农资金需求,也需要结合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多元化融资模式。前不久,山西省太原市一家以奶牛养殖、出售牛乳为主要业务的畜牧企业获得太原农商银行600万元授信。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畜牧企业现已拥有存栏奶牛1080头,因日常经营需要,购买饲料出现资金短缺。为此,当地农商银行为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迅速与评估单位联系,完成活体抵押评估,成功发放抵押贷款。据介绍,受农业发展自身特点所限,存在季节性波动大、个体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影响贷款发放的不利因素,畜牧业贷款投放困难,当地农商银行结合不同地区资源差异、不同畜禽产业发展水平,采用阶段性还款、核心企业数据验证,充分利用核心企业信用外溢,形成金融服务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各地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指导下,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发放信用贷款等方式,持续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金融工作质效。

另据了解,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发放。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做好涉农金融服务,要坚持部门间的分工协同,财政、金融、产业等多部门在乡村振兴中可发挥不同的作用。

(责编:罗知之、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