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5:53:35 来源: sp20241224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改革发展、情牵百姓冷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察政情、问民意。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时间:2024年3月19日
地点: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
【现场】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到常德市考察调研。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历史悠久,曾毁于1943年的常德战役。近年来,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将此地打造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当天上午,习近平来到常德河街,察看各种特色小吃、特产、特色工艺品,同店主和游客亲切交流,并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详细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复利用、城市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
【习近平说】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延伸阅读】
“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银子,麻阳街的痞子。上南门高,下南门低,银子出在河街里。”这句流传于常德民间的谚语,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早期河街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市井生活气息。新中国成立后,水上运输逐渐被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河街曾经的风光也随之没入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2016年,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建成以老常德时期河街为原型的常德河街。2022年,常德河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截至2023年10月,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余片。做好保护与利用的文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正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时间:2023年11月28日
地点: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考察
【现场】
对科技创新,习近平始终放在心头。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来到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令人目不暇接,怦然心动。
习近平细致察看每一个展位,在智能机器人面前停下了脚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机器人“秀”起灵活的“手指”,脚步稳当地“走”过来。“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准?”“从实用的情况看,已经铺开了吗?”问得细致,思得周密。
【习近平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延伸阅读】
C919大型客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这些上海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充分彰显着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担当。
2024年2月19日,上海公布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数据显示,今年上海计划安排191项重大工程正式项目,其中,科技产业类项目76项,占比项目总数约四成。
“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时间:2023年7月29日
地点:在陕西汉中市考察
【现场】
习近平十分关心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
【习近平说】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延伸阅读】
2024年春节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时间:2022年3月6日
场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现场】
早在参加2017年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便谈到了有关大凉山“悬崖村”的新闻报道:“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2022年3月6日,来自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悬崖村”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昔日挂在峭壁上颤巍巍的藤梯,一张是今日稳稳当当“飞”入云霄的钢梯。
习近平仔细端详,细问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的近况,再问乡村旅游进展。得知如今,“悬崖村”村民易地搬迁,住进楼房。这一次,习近平总算放下心来。
【习近平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延伸阅读】
2017年6月底,悬崖村村民告别了藤梯,用上了2500余根钢管构成的钢梯。2020年5月,村民们搬迁至位于昭觉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到2020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近千万生活在“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搬入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时间:2019年3月8日
场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
【现场】
“让孩子就近上个好学校,找一个好的医院看病,就地就业、不外出打工,村里面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2019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现场,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道出了中国农民的8个梦想。
“讲得很生动!”习近平称赞道。
习近平对李连成代表说:“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你今天讲的这些,恰恰是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经做成了,一些还在做的过程中,一些是下一步准备要做。”
【习近平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延伸阅读】
曾经,西辛庄村一穷二白。如今,围绕乡村振兴搞发展,村里产业兴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教育服务,实现了家门口能就业,养老有保障。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时间:2019年3月7日
场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
【现场】
“我依然记得2013年2月3日,您沿着陡峭山路来到布楞沟村。”2019年3月7日,在甘肃代表团审议现场,董彩云告诉习近平,“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乡的脱贫致富。”
“甘肃还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有多少?”习近平问坐在身旁的甘肃省负责同志。
“甘肃一共86个县区,还有31个县不通高速,40多个县还没建过铁路。现在有规划,正在和有关部门对接。”这位负责同志回答道。
在2019年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再一次就相关问题作出指示:目前,要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说】
希望甘肃广大干部群众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延伸阅读】
自2020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正式提出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短板弱项加快补齐。据悉,2023年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6万公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时间:2017年3月10日
场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
【现场】
2017年3月10日,在新疆代表团审议现场,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代表拿出库尔班大叔家人的照片,给习近平看。习近平仔细端详,并询问库尔班大叔家人工作生活情况,请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转达对这家人的问候。
习近平还问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他们村里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种粮食还是种果树?他家里有没有认亲结对子,效果怎么样?
习近平说,这项工作要扎实开展,让结对认亲取得实效。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党的政策亚克西!”
习近平也回应:亚克西!
【习近平说】
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延伸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各地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各族群众互相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动容。近年来,为推动新疆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援疆省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引进1.5万余家企业进疆落户,带动当地200多万人就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时间:2016年3月10日、2021年3月7日
场合:习近平分别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两次关注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现场】
2016年3月10日,在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时任青海省省长的郝鹏代表介绍了青海近年环境生态发展情况。
习近平关心地询问青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情况。
2021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孔庆菊代表拿出的两张“大萌猫”照片,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向习近平讲述青海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习近平说】
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讲话
【延伸阅读】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10月12日正式设立,将黄河、长江源头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增幅10.88%。近年来,随着人为扰动减少,包括“旗舰物种”雪豹在内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多只大种群白唇鹿、800只左右特大种群岩羊、50只以上大种群蓝马鸡……曾被认为几近绝迹的马麝也重新出现在祁连山里。保护区还新发现了凤头蜂鹰、红脚隼、藏狐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时间:2013年11月3日
地点: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
【现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吃得饱吗?”“有果树吗?”“养猪了吗?”在施齐文家,习近平向两位老人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听说养了猪,他问道:“自己吃还是卖了?”他走进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还走进猪圈看老人家里养的两头猪。
【习近平说】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延伸阅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开启苗乡巨变。如今,这个深度贫困村,已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新征程。
十八洞村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游客接连不断来到苗寨,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村集体经济从空白增长到2022年的380万元。
此外,十八洞村还与周边7个村联结,成立了十八洞片区,共谋产业发展,携手共同富裕。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编辑:黄子娟、彭晓玲、邓楠、吴德锋
制图:王潇潇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