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城筑汉水边 文脉续千年

发布时间:2024-11-16 13:36:26 来源: sp20241116

原标题:襄阳古城:城筑汉水边 文脉续千年

  汉江之畔,远眺襄阳古城墙。杨东摄

  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小游客在襄阳古城游玩。杨东摄

  游客在襄阳古城管家巷体验老河口木版年画文创产品制作。本报记者 郭冠东摄

  游人如织的襄阳古城北街。杨东摄

  在襄阳古城管家巷襄音广场起舞的年轻人。本报记者 刘宇航摄

  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鬶。本报记者 郭冠东摄

   【中华古迹巡览】

   登上襄阳古城临汉门城楼,举目北望,几座大桥飞架汉江两岸,江对岸的樊城高楼林立,而浩荡的江水缓缓东流而去,诉说着这里的繁华与富庶。如此风光,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汉江临眺》中的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因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交界带的中心位置,拥有四通八达的汉江水运,这里成为“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地,更是自古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如王维所写,襄阳是一个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襄阳古城北以汉水为天然屏障,东、西、南三面凿有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达250米,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现存的古城墙周长7331米,2001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与南京、西安、荆州等地的古城墙联合申报“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坚固的城墙与宽阔的护城河,打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战争发生在襄阳,特别是著名的“宋蒙(元)襄阳之战”,南宋军队依靠坚固的城池坚守长达六年。这座城也因此有了“铁打的襄阳”之称。

   襄阳古城起源于春秋早期楚国的北津戍渡口,汉代开始筑城,唐宋时增设垛堞,加建城楼,宋代城墙由土城改为砖城,明清时奠定了今天的古城格局。两千多年来,襄阳古城承载着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等诸多文化,一代代风流人物各领风骚,一位位文人墨客抒怀吟咏,共同书写着“一座襄阳城,半部华夏史”的厚重底蕴。

   来到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的凤凰咀遗址考古工作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袁飞勇正带着学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凤凰咀遗址属于52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早期,四周有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袁飞勇向我们介绍,“遗址内发现有多处土围院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工艺,城址位置总体由北向南,从毗邻汉江支流到干流,也体现出先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

   夜幕降临后,襄阳古城迎来了一天最具魅力的时刻。漫步在店铺林立、游人如织的北街上,远处巍峨耸立的昭明台灯火辉煌,全长1200多米的宽阔街道上,一座座石牌坊坐落其间,两侧雅致的青砖马头墙、明艳的朱红立柱、优美的墀头朱雀,展示着古老而又时尚的文化韵味。在北街循着巷子东行,便来到了新近开放的管家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在襄音广场,随着音乐声响起,年轻的演员们与游客共同跳起欢快的舞蹈。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运营负责人刘洋介绍:“《诗画襄阳》《侠义襄阳》《舞墨襄阳》等10部极具襄阳韵味的特色剧目,在管家巷全程免费开放,刘备、诸葛亮、李白、杜甫、孟浩然等30多位历史名人的扮演者,走街串巷、演艺互动,游客仿佛穿越至千年前的襄阳。”

   穿行在管家巷的一家家店铺里,既能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国家级非遗老河口木版年画,省级非遗熊银匠手工银器制作,也能品尝襄阳人从小吃到大的牛肉面、太平豆腐。“我们秉持‘一店一品’‘百店百态’理念,突出襄阳本土特色文化,招引20余家非遗项目和老字号,不仅让游客能带走襄阳礼物,还可以体验到襄阳传统文化的魅力。”刘洋说。

   汉水渺渺、古城巍巍。汉江畔的襄阳古城,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看尽风云变幻、世事变迁。今天,它外揽山水之秀丽,内得人文之繁盛,在新时代里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座迷人的文化之城。

   (本报记者 郭冠东 王建宏 张锐)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