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文物|密藏两千年,这样的美酒什么滋味?

发布时间:2024-12-28 05:32:36 来源: sp20241228

有那么一些文物,穿越时空与今人相遇,却能莫名戳中我们的心。来自5000年前的“小猪”,造型呆萌可爱;羞于张口却不得不借裤子穿,是古人的“囧”;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的画作,仿佛着急交作业一般略显“草率”……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记录,也有实证。博物馆如同“时光机”,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一起来博物馆看有趣的文物吧!与祖先的审美同频共振,你骨子里传统文化的DNA,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都说酒越陈越香,密藏了2000多年的美酒会是什么滋味呢?

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鎏金凤鸟铜锺(中)。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鎏金凤鸟铜锺(中)。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介绍。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介绍。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2003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一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西汉早期大型积炭墓,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铜器。

刚出土时的鎏金凤鸟铜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刚出土时的鎏金凤鸟铜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人员在搬动两件铜锺时,发现其中一个铜锺明显较重,而且搬动过程中有晃动感,大家立刻意识到,里面装有大量液体。

借助手术刀、橡皮榔头等工具,考古人员小心打开铜锺盖,用移液管抽出约26千克液体。

青铜锺内存放的酒,呈绿色。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青铜锺内存放的酒,呈绿色。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些翠绿色的液体散发着酒香。人们猜测,会不会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美酒呢?经过测定,青铜锺内的液体酒精含量为0.1%,还含有酒类基本组成中的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微量物质,可以确定为酒。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回忆,西汉美酒出土后,文物部门曾邀请西安酒厂的一名品酒师进行品鉴。品酒师品尝美酒后表示,该酒醇香悠远,应该是上好的粮食酒。

此后,这些西汉美酒被密封低温避光保存。盛装酒的容器则被正式命名为鎏金凤鸟铜锺,并在西安博物院对外展出。

鎏金凤鸟铜锺。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局部图。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局部图。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这件精美的青铜器高度为78厘米,表面鎏金,盖子顶部有一只凤鸟。凤鸟口衔一珠,头胸趋前,长尾上扬。整体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西汉时期青铜器的珍品。

西安博物院。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西安博物院。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讲解员为观众介绍相关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讲解员为观众介绍相关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为什么鎏金凤鸟铜锺可以将西汉美酒完整地保存下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室主任吴晨推测,鎏金凤鸟铜锺内的液体能保存下来,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埋藏环境较为稳定,考古人员发现墓室底部有厚达2.6米的积炭,能起到防潮作用。墓室微环境相对平衡,避免了铜锺发生严重锈蚀,从而为酒液留存提供了保障。

二是鎏金凤鸟铜锺有较好的铸造工艺,整体密封性也较好。古代工匠将水银与金箔以一定比例混合成金泥,均匀涂抹在器物表面,用火加热后,水银变为蒸气,黄金则紧紧附着在器物表面成为黄金镀层,相当于给铜锺穿上了一层不易氧化的“保护衣”。铜锺盖口沿处的青铜锈蚀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口处的密闭性。所以,历经两千多年,锺内的液体依然能保存下来。

观众在展柜前拍照。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观众在展柜前拍照。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展出环境。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展出环境。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鎏金凤鸟铜锺的出土,为今人带来了沉睡两千多年的佳酿,是中国考古界、科技界与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鎏金凤鸟铜锺及锺内美酒为研究西汉历史、风俗礼制、中国古代酿酒技术等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实物证据。

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影报道

策划:姚奕、常雪梅

记者:翁奇羽、王玉兴、郑昕桥、李志强、邵兰、李欣洋、周博

编辑:单芳、陈悦

海报:单芳

(责编:陈悦、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