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21:40:03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青海大柴旦5月3日电 题:中国新能源大省里的“种草官”:精耕细作,业广惟勤
作者 陈宗淇 张添福
在中国新能源大省,如何打造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新能源项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记者走进国家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重点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建设一线,实地感知此间劳动者们的“精耕细作”。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3800万千瓦、占比超69%,居中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新能源大省。
图为孙开山(左一)等讨论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建设情况。张添福 摄国家能源集团海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专责孙开山向记者“种草”——网络用语,即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现在,项目刚开工不久,“五一”后将迎来施工高峰,年底计划完成全容量投产,“在其他地方,这个建设速度不算快,但在戈壁滩,想要达到这个速度,的确很有难度。”
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包含30万千瓦风电工程和70万千瓦光伏工程。国家能源集团海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对外介绍,该项目是中国国内在建海拔最高、容量最大的风光储多能互补项目。
5月1日,70万千瓦光伏工程支架基础首根桩基成功完成浇筑,标志着光伏工程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图为5月1日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光伏工程首根桩基成功完成浇筑。受访者供图桩基的桩点定位、成孔工艺、标高控制、垂直度检测……孙开山说,这些细节都马虎不得,施工时多次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了适合本项目地质条件的施工工艺流程。
特别是桩基的成品钢筋笼、混凝土骨料、水泥、拌合用水,孙开山说,通过强化检测力度,要从源头上确保桩基成品质量。
至今年年底,上述项目的143万片光伏板将在这处戈壁,形成一片光伏“蓝色海洋”,同时,48台风电机组——每台机组风轮直径约200米,将成为G315国道网红“U型公路”南侧的一大地标。
“大型新能源建设工程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设计和施工,一旦出现一点问题,带来的后果都十分严重,”孙开山对记者说,“我们把工程施工看做成加工一件工艺品,必须‘吹毛求疵’。”
“因为我此前参加过一个新能源建设项目,仅仅是一种焊接材料质量不达标,退返后又重新订购材料。”孙开山解释“吹毛求疵”的原因,“虽然后来也能如期完工,但一来二去,花了不少时间。”
图为项目施工现场。徐景康 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孙开山的同事董景云说,孙开山遇到的工程困难,一般都想办法解决,“我有一次半夜醒来后,看见他还在钻研设计图纸,我看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半了。”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经过不断思考总结,对于项目施工建设,孙开山说,要有“三度三感”,即制度、温度、热度,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一个项目要是没有制度,就会拖延项目进度。”孙开山颇有心得,“但管理还得有温度,得提高工作的热度,最终大家伙才能拥有项目建设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在高海拔的戈壁荒漠,从零起步,建设一项大型风光同场基地项目,得从吃喝拉撒开始谋划。
没水、没电、没网——孙开山说,“水是很宝贵的,无法就地打井,只能从近百公里外的城镇拉水。一吨水如果起初值5元,运到这里,每吨水的成本大概就能达到50元。”
而相比生活用水,施工所需的淡水量亦是很庞大的数字。“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只能从那么远的地方,一车一车拉淡水,坚决不能用咸水浇筑混凝土。”他说。
图为项目施工现场。徐景康 摄虽然生产生活在寸草不生、极其干旱的戈壁荒原,但孙开山说,“虽然风沙大,甚至不敢开窗,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是坚持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
对于项目建设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水,孙开山介绍,“我们要求运输到几十公里外的垃圾回收站。我们生产的是绿色电力,同时也希望我们在这里的生产生活都绿色环保。”
国家能源集团海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实现“创优质精品工程、塑风光互补典范、铸清洁生态样板、树创新引领标杆”的工程建设目标。(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