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发布时间:2024-11-24 06:27:57 来源: sp20241124

  《潘承洞影印文集》:任友群、李术才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对老一辈教育家最好的怀念,对教育家精神最好的弘扬,是勠力同心把教育事业向前推进。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讲好教育家故事,传播好教育家思想,展现好教育家风貌。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原校长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山东大学推出《潘承洞影印文集》,以激励更多年轻人在数学研究的无垠疆域中不懈探索、矢志创新,鼓舞广大师生在励学敦行的浩瀚征途上志存高远、爱国奉献。

  潘承洞是中国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山东大学数学学科的开拓者和领路人。《潘承洞影印文集》收录内容包括潘承洞发表在中外权威期刊上的38篇代表性论文,《哥德巴赫猜想》《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等著作的序、绪论、引言和科普文章,数学家王元撰写的《潘承洞——生平与工作简介》,以及潘承洞论述目录。文集按照论文发表时的杂志原样影印结集,保留了论文的原貌,较为直观、系统地展现了潘承洞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文集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一位数学家矢志科研、勇攀高峰的追求,一位教育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

  作为潘承洞学术生涯的一个缩影,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承载了他的心血与智慧。翻阅这部文集,仿佛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童年时,潘承洞经历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年代,养成了坚强不屈之志,涵育了赤诚报国之心。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潘承洞影印文集》收录的首篇论文发表于1956年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师从闵嗣鹤教授学习解析数论,参加华罗庚先生领导的“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并与陈景润、王元等结识,共同开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学术征程。文集收录的《论算术级数中之最小素数》《堆垒素数论的一些新成果》等论文,便发表于他在学术舞台初露峥嵘的这一时期。

  1961年,自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潘承洞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工作。短短几年里,他先后证明了命题“1+5”与“1+4”,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关键性的研究突破”,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潘承洞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文集收录了这一时期发表的数篇高质量论文,见证这位杰出的数学家追求真理、不懈攀登的足迹。

  作为一名教育家,潘承洞先生眼光独到、谋划超前。在密码学和解析数论两个领域,王小云和刘建亚成为他的学术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他敏锐意识到数论将在信息科学研究中拥有广阔前景,建议博士研究生王小云将主攻方向改为数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后来王小云在密码学领域屡克难关,于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随着国际数学蓬勃发展,中国解析数论亟须现代化。他把学生刘建亚推荐到海外,刘建亚回国后,成为中国解析数论学派新一代的代表。2014年,刘建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该奖项自1982年以来唯一的解析数论领域获奖项目。

  潘承洞主张“加强基础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为山东大学不但要注重纯数学的研究,更要大力发展应用数学。他提倡“文理并举”,支持成立的美学研究所、周易研究中心等相继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延续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晶体材料、量子化学等学科也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特色。

  潘承洞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人才的关爱。他在国内较早提出人才强校战略,“新老共进”的主张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逐步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对老一辈教育家最好的怀念,对教育家精神最好的弘扬,是勠力同心把教育事业向前推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要求,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9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