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10:15:10 来源: sp20241217
科技部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这意味着“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
“创新积分制”通俗来讲,就是给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打分,是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它在全国试行,将加快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优质科技企业集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积分制”好在哪?好在抓住了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痛点,切中了金融机构读懂科技的刚需。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特点,但往往抵押物不足、短期财务指标不优;传统金融机构对于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存在找不到优质项目、看不懂科技含量、难以把控技术关联风险等实际困难。“创新积分制”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它通过给企业创新能力计分,将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为金融投资机构看得懂的数据,让社会资本可以精准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个工具是“双赢”之选:对金融机构来说,创新积分解决了对科技企业难以评判之忧;对科技企业来说,创新积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
在此前的试点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在总行层面全面参与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推出了为科技型企业设立的“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还有近20家银行主动与积分试点地区合作,2022年至2023年银行为积分企业对接授信超2000亿元。2024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创新积分制”设立1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经两批次遴选了近3万家“白名单”企业推荐给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
“创新积分制”适宜全国推广吗?会不会“水土不服”?从此前的试点实践看,可以对它的前景给出乐观预期。
它胜在踏实。“创新积分制”源于江苏省的地方实践。2015年11月,张家港市出台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及《计分标准》,率先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科技部对张家港的探索予以肯定,并在调研后决定试点推广。2020年,长沙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等13家国家高新区启动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底,实施“创新积分制”的试点高新区已达133家,其中包括101家国家高新区和32家省级高新区,覆盖25个省份。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先试点后推广,是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从“创新积分制”的历史看,它是基层首创、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步履稳重踏实,成功也理所应当。
它赢在客观。积分制的本质是基于客观数据的科学评价。名单上的优质企业,不是科技部请专家评出来的,而是根据企业客观数据计算出来的。根据此次印发的《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第一类是7个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研发费用金额、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第二类是6个成长经营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净资产利润率等;第三类是5个辅助指标,包括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等。这些指标遵循价值发现性、可获取性、可比较性、可量化性和可解释性的原则构建。科技部在坚持统一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还鼓励各地方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给出了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具体方案的空间。
小积分撬动大动能。“创新积分制”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读懂科技企业,也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升决策引导能力。期待“创新积分制”提质扩面、规范实施,以金融“接力赛”助力科创“加速跑”。
(责编:杨曦、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