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21:58:11 来源: sp20241116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中国经验,开辟非洲减贫新路径——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四
新华社记者于帅帅
谈起位于肯尼亚蒙巴萨的节水抗旱稻试验田,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专家约翰·基马尼满怀期待地说,经过7年试种,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面向非洲的节水抗旱稻表现出色,有望于今年年内在肯尼亚通过新品种审定,为这个80%以上大米依赖进口的非洲国家带来粮食自给的新希望,为消除饥饿和贫困作出新贡献。
这是中非减贫合作的又一具体例证。多年来,中国积极落实《中国和非洲联盟加强中非减贫合作纲要》,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中非青年减贫和发展交流项目”等机制,鼓励和支持中非地方政府、学术、企业、青年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减贫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
8月14日,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水稻专家郑瑞金(左)在稻田里指导当地稻农进行秧苗移栽。新华社记者韩旭 摄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农业发展,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农作物品种和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大批中国专家前往非洲传授技术,切实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在布隆迪,中国农业专家组设立的水稻减贫示范村让当地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愿景成为现实;在卢旺达,中国援助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菌草技术培训,扶持了50多家相关企业,整个产业链带动3万多人就业增收。在“减贫惠农工程”项下,中国立项实施向马拉维、布隆迪、科特迪瓦提供农业技术援助等47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充分发挥24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派出农业专家500余人次,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有力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说,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摆脱贫困上,中国表现出坚定决心。
中非合作聚焦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助力实现收成收入双丰收。从莫桑比克的万宝莫桑农业园到科特迪瓦橡胶厂,中企在非洲多国建立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当地民众创造更多收入。与此同时,中国注重推动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通道。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好物网购节等平台,中国积极为非洲农产品提供展示窗口。随着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肯尼亚的牛油果、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等一大批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在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说。
8月14日,在南非开普敦,当地员工在海信南非工业园的电视机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王雷 摄
中非合作为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有力提升非洲经济发展能力。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快速吸引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乌干达贸易、工业和合作部工业国务部长戴维·巴哈蒂说:“期待这些工业园能够孕育出更多非洲本土品牌,让‘非洲制造’走向世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企业积极提供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解决方案,加大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投资服务,让更多非洲用户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认为,中国是非洲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天然合作伙伴。
每个人都有过上好日子的权利。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国始终致力于支持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中非人民。未来,中国将继续与非洲携手推进减贫进程,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王禹蘅、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