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2:16:15 来源: sp20241224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蜿蜒向西南,最终抵达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是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动脉。
跨越半个多世纪,这条铁路见证了一段患难相助的中非友谊故事,被习近平主席称为“中非友好的象征”。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中相继独立,两国迫切需要实现经济自主。
对内陆国家赞比亚而言,修建一条通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的铁路,能保障其扩大铜矿出口、增加收入来源。同样,坦桑尼亚也需要这样一条铁路来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彼时两国刚刚独立,既没有资金,也缺少技术。两国领导人向多个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银行等金融组织发出援建请求,都遭到拒绝。
1965年2月,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首次访华。其间,他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的愿望。尽管当时中国的发展也面临困难,但中国政府从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积极发展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战略角度,同意了这一请求。
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先后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高峰时期,中方有1.6万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施工,沿途共修建了320座桥梁、22条隧道、93个车站。
坦赞铁路工程师穆萨这样回忆当年坦赞铁路建设的情形:铁路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部分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均为淤泥、流沙,施工条件异常艰难。铁路穿越平原、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沿线许多地区都是荒无人烟、野兽出没之地。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施工人员没有退缩,而是同坦、赞两国建设者一起,以愚公移山的意志,将铁路工程建设一步步向前推进。
赞比亚鲁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儿童欢迎坦赞铁路的列车通到他们的家乡(1976年摄)。历经5年零8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1976年7月14日,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坦赞铁路提前建成通车。
建成后的坦赞铁路成为联结坦、赞两国的主要交通干线,曾一度承担了赞比亚80%以上铜矿石的出口运输任务。坦赞铁路有力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沿线建起的许多新兴城镇,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坦赞铁路的奠基者之一,尼雷尔这样评价这条铁路:“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
坦赞铁路钢筋混凝土轨枕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字样清晰可辨。在坦赞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数十位中国技术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最年轻的牺牲时还不到22岁。
在达累斯萨拉姆西南25公里处的援坦中国专家公墓里,安葬着在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中殉职的69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中有51位是为修建坦赞铁路和坦赞铁路技术合作而牺牲。
2013年3月25日,首次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在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陪同下,专程来到公墓凭吊、缅怀长眠于此的烈士。
习近平主席深情回忆坦赞铁路的建设过程,称颂为修建坦赞铁路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来自中国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来自肯尼亚的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从跨越历史的坦赞铁路,到近年开通运营的蒙内铁路、阿卡铁路、亚吉铁路,再到正在修建的坦桑尼亚中央线标轨铁路,在非洲大地上,一条条中非友谊之路不断延伸,不仅加快了非洲大陆的发展进程,更增进了非洲民众的福祉。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从万隆会议期间中非领导人首次握手,到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从援建坦赞铁路,到非盟会议中心拔地而起;从汶川地震时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到一批又一批中国白衣天使奔赴非洲……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我们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