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扇“门”、一座“城”、两张“网”,看浦东新区改革常新

发布时间:2024-11-22 11:10:31 来源: sp20241122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从深圳到雄安,总书记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考察调研中,不断思考谋划、推动改革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步履不停;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同时也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环保加减法”,成果可感可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15日在北京开始举行。我们推出《深改之路》系列报道,今天从总书记的浦东足迹看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这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时说的话。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新区更是前沿阵地中的排头兵。一项项改革措施在这里完成试点任务、取得经验后,陆续被复制、被推广到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牵挂着浦东新区的发展。在2020年11月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浦东,是一块试验田

  穿过标志性的“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现在眼前。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

  2014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强调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走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与办事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交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这些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枝繁叶茂”,播撒的改革“良种”持续迎来好收成。

  自设立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个“第一”: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贡献了一批“上海经验”。

  去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发布。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累计新设外资项目逾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就有逾一万美元的实到外资“到账”。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事项占比近一半。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十多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逐步完善,一路踏浪前行,先后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浦东,有一座科学城

  国产大飞机C919、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率先在海外获批的国产创新药……不少全国首次、全球首创,都源自一座“城”——张江科学城。

  张江科学城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科学城展示厅内,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模型、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展品,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大科学设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展区,不时询问相关情况。总书记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张江科学城,参观了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总书记细致察看每一个展位,在智能机器人面前停下了脚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机器人“秀”起灵活的“手指”,脚步稳当地“走”过来。“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准?”“从实用的情况看,已经铺开了吗?”总书记问得很细致。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如何做?动力源自改革。2023年,在“科创22条”“科改25条”基础上,上海发布“放权松绑18条”——《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再提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为新型研发机构“放权赋能”。

  以“放权”为用人单位添动力,以“松绑”为人才增活力。以人才为例,上海市以及张江园区为各类人才制定了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招到更多有竞争力的人才。张江科学城中的一位创业者说,“在政策的鼓励下,我们积极开展一系列新药研究项目,政府在落户积分上给研究人员加分。这也帮我们招引到了很多研究型人才。”

  近年来,上海张江率先践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颁发了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率先探索形成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张江还是最早采用多种方式支持留学生归国发展的地方,比如设立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台留学生创业专项补贴政策、创新制度引入外籍人才等。

  历经30多年发展,张江科学城拔节生长。

  张江科学城中,如同巨型“鹦鹉螺”的大科学设施上海光源,是中国大陆首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上海著名的科创地标。上海光源已服务全国近800家单位、4500多个研究团队的超47000名用户,支撑用户完成2万多个实验课题。

  除了大科学设施,张江科学城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张江已发展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全球芯片设计10强企业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

  张江集聚了17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生物医药从业人员超过9万名。张江自主研发一类新药累计获批上市超过20个,占全国比重近1/5。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正在张江科学城加速形成,这里集聚了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

  从“蓝天梦”到“中国芯”,从“创新药”到“智能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张江科学城正迈向国际一流的科学城。

  浦东,织了“两张网”

  走进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可以看到一块大屏幕,一个个代表着城市“生命体征”的数据——110接电数、交通安全情况、门急诊人次数等不断跳跃刷新,宛如“全景式扫描”,囊括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海量数据的背后,是一个高效运转的“城市大脑”正在发挥作用。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浦东先行先试,“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浦东“城市大脑”覆盖了交通、环境、应急等一线民生领域。大到城市应急处置,小到渣土车违规、噪音扰民,通过数字赋能,这些城市治理中常见的难点,都可借由“城市大脑”进行协同治理。

  如今,浦东“一网统管”城市大脑也已实现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打造涵盖了日常、专项和应急三种状态、80多个应用场景的场景体系,基本形成全领域、全覆盖的智能治理支撑体系。

  在浦东,除了“一网统管”,还有“一网通办”。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近年来,浦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所谓“一网通办”,就是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依托“随申办”,浦东持续探索“两个免于提交”“免申即享”“一件事”等改革,不断优化完善随申办浦东旗舰店养老、医疗等服务种类和功能,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比如打开“随申办”APP,进入浦东新区旗舰店内,点击“浦老惠”养老服务平台,其中,入住养老院、请护工、适老化改造等服务一应俱全。

  今年1月,上海浦东新增一处“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走进自助服务区,“一网通办”自助终端集成了档案、人社、医保等多个部门共计11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自助查询,比如新版社保卡开通,就医记录册更换、申领、补发,医保个人信息查询等多项热门业务,还提供各类电子证照打印。

  此外,一旁的“智能文件柜”实现了居民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24小时的材料交接——比如像需要提交预审材料的事项,居民可以利用“智能文件柜”进行存件,事项办结后,凭短信通知前来领取相关材料,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办理”,也方便居民在任意时间存取文件。

  市民王先生说:“以前,想开个证明需要去办理窗口排队,现在只要把相关材料放进柜子,手指点点就能搞定,办完后等通知,有时间来取走就可以了。”

  “就近办、当场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这样的场景在浦东早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日常。

  今年4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24年浦东新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任务分工》,内容涵盖了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远程虚拟窗口”、“免申即办”、“政务数字人”创新应用等浦东新区特色改革创新。

  “两张网”,服务一座城。

  勇立潮头、敢闯敢为,上海浦东大胆试、自主改,激活一江春水,也为全国各地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浦东这颗闪耀的明珠,正续写改革新篇章。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