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54:36 来源: sp20241127
个个号称“皇家”“维也纳”,却没有品质把控
音乐会“水团”频现怎么管
“新年音乐会我们去听哪场呢?”
“我看到一场是杭州爱乐的音乐会,还有一场是比利时的。”
“国外的总归是更好的吧?”
类似的对话,小红书用户“小帕的音乐笔记”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最近,为了让消费者少踩坑,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水团鉴别指南”,引发很多回帖和共鸣。
“水团”年年有,春节特别多。在近期的文化消费市场上,“烛光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品类可谓是五花八门,挂着“皇家”“爱乐乐团”等耀眼头衔的乐团齐齐登场。
然而,伴随着这股热闹的,还有接踵而来的质疑、投诉。专业人士指出,市场上有不少是“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的“水团”,且价格普遍比职业乐团高出不少,令很多听众感到被骗了。
音乐会货不对板
去年12月22日,“比利时皇家爱乐乐团”在石家庄大剧院上演新年音乐会,遭遇退票风波。
现场观众指出,原定7时30分的演出,快8时才开始有一位乐手登场演奏并不在预告单上的曲目。“接着就是接二连三凑数的几个人登台演奏,直到男高音和竖琴乐手上场,全场嘘声。”
之后,河北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表道歉声明称,由于温差太大,乐团部分演员演出完第一场后,在第二天彩排时患疾严重,无法维持原定的演出,因而现场紧急调整演出架构。
虽然最终以退票作为处理方案,网友对此事的讨论却没有停止,在深入了解该团信息后,认为存在“宣传不实”的嫌疑。
根据海报上标注的乐团外文名称T Muziek Frascati,可以查询到这是比利时鲁汶的一支2007年成立的地方非营利性乐团,在乐团官网以及社交媒体上都没有“皇家”字样。
就在几天后,业内又发生一起事件。12月30日,武汉爱乐乐团在其公众号发表声明指出,大麦网发布的2023年12月31日在珞珈山剧院演出的2024武汉新年交响音乐会与武汉爱乐乐团无关。该声明指出,大麦网售票信息中的演出乐团标注为“湖北长江爱乐乐团”,但使用了武汉爱乐乐团的简介,此为虚假信息。
“货不对板”之外,音乐市场还存在“李逵”和“李鬼”现象。有些乐团的名称与世界名团相近,十分容易混淆。比如,近期在中国开展巡演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Deutsches Orchester Berlin),与业内闻名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Deutsches 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业内简称“DSO”)中文翻译同名,而仔细对比外文名后才能发现两者的差别。
今年1月初,国内负责DSO巡演的演出公司发布声明称:2023年底至2024年初,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没有任何来华巡演计划,所有以“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为名进行中国巡演的乐团,皆不是DSO。
“水团”乱花迷人眼
小帕是一位资深古典乐迷,他发布的“水团鉴别指南”目前已有超过一千条留言,而很多找到他的人都是曾经“踩过坑”的。
“我之前根本没听说过‘水团’,经历过一场很差劲的新年音乐会后发现这里头套路挺多,才会关注这个账号。”一位“90后”上海女白领告诉记者。
“水团”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这是消费者们在反复“踩坑”后,逐渐总结出来的对非职业乐园演出的统称。那些“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乐团,大多可以被归拢到业内人士所称的“水团”。
“在交响乐演出市场中,包含职业乐团、业余乐团和非专业乐团等多种类型的演奏团体。”小帕解释,职业乐团一般拥有完整的乐团编制、固定的排练时间和固定的音乐演出季,业余乐团和非专业乐团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业余乐团也有完整编制,会排练,演奏水平也不错,但有些乐团是由业余表演者临时凑成,没有经过磨合与排练,演奏水平得不到保证。“比如在圣诞季的时候,有人会在国外高校内张贴公告,征集想来中国旅游的学生,组成临时的表演团。”
对于经验老到的乐迷来说,要分辨其中的门道,也许不是一件难事。不过,越来越多的新人因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往往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
一位资深乐迷告诉记者,“能在正规音乐厅演出不代表就是职业乐团,有的演出场所并不会对表演者的水平设置门槛,他们只负责审核基本的表演资质”。
很多乐团名称只能通过英文翻译,在外网查询核实。还有一些“确有其名”的乐团在注册时就钻空子,专门将“爱乐”“维也纳”“欧洲”等词放在名称中,打造高端乐团的“人设”。
而不同于电影、话剧等文化产品,音乐会产品缺乏足够的评价机制与空间供消费者参考。部分乐团往往打着“新年音乐会”“主题音乐会”的名号,一个新主题绑定一个新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演出结束产品就下架。
与水平参差不齐相对应的是比职业乐团还高的价格。“水团”门票可以卖到580元、880元甚至1280元,反观杭州爱乐乐团这样的职业乐团,有时门票才80元、280元。
应有基础的品质把控
针对“水团”现象,部分网友认为,这纯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消费者“附庸风雅”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水团”高发区往往是一些文化“荒漠地带”,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地的需求。“消费者想要接触交响乐、古典乐是好事,他们入门需要一个过程,初期很难完全领会职业乐团的表演,选择较为轻松的‘水团’音乐会也未尝不可。”
关键在于,文化市场对“水团”品质要有基础的把控,并形成一定的评价和售后机制。
去年底,消费者小佳通过大麦网购买了一场新年音乐会的演出票,不仅演奏质量不佳,还出现乐手与宣传不符的现象。在向平台投诉这一情况后,即便存在“演出人员不符”的事实,平台给出的回应仍是“演出票为有价观演凭证,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是文化服务并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此订单不支持退换”。
记者采访了部分“踩坑”的消费者。他们提出,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固然重要,但今天的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纷繁复杂,是否有主体可以对产品的基础质量进行核验?不同层次的精神消费产品是否应该对应不同的价格标准?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加强对相关消费产品的管理?
还有音乐会爱好者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购票平台可以对职业乐团打上认证标签,让消费者能够更轻松、更方便地了解乐团的基本性质。而对于那些非职业乐团,平台可以完善评论功能,增加乐团评价类目,让市场去进行筛选。
解放日报记者 束涵 肖雅文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