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1:14:57 来源: sp20241205
笔者曾在北京市一条浅水河边看到许多共享单车被堆成一垛,本以为是报废车辆,走近一看,多数完好无损。一旁的清洁工早已见怪不怪:“因为很多人随意停车,挡了地铁乘客的道,被随手堆在一起,等会儿就有人来处理了。”话音刚落,一辆小卡车驶来,司机下车,麻利地将单车搬上车斗,汗涔涔地奔向下一个作业点。
不久后,这里划出一块10来米长的自行车停放区。乱停放情况渐渐少了,偶有停在划定区域外的,也会有路人顺手拉进停放区内。简单一道白框,成了人们文明停放共享单车的“催化剂”。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投放更多这样的“催化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车辆投放、车辆维护、电子围栏、秩序管理、投诉处理等一系列具体规定。上海市在共享单车停放点附近设置许多设备,用来发射可停或禁停信号。还有不少城市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向违规投放、废弃车辆等乱象开刀……各地探索虽有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用规则和技术引导人们共同维护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让市民在“共治”中实现“共享”。
作为一种绿色、便捷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一度出现的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随意丢弃等无序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也对市容市貌产生了不良影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表面看是管理不规范、运维能力跟不上等,但从更深层次看,则在于城市文明需要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新事物一起成长——共享单车是城市中的新生事物,也要有相应的文明使用规范。人们在共享便利的同时,只有共同呵护好大众交通工具,才能让它们更好地服务大众。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单车既在帮助人们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在测试人们是否走好了城市文明的“最后一公里”,后者是共享单车良性发展的基石。而普及共治共享的理念,是树立城市文明的关键。
为了培养“共治”意识,涵育城市文明,社会各界均作了不少探索。比如,有学校发起共享单车共治行动。校方将参与共享单车治理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的自选项目,学生志愿者可通过参加合理使用共享单车宣传活动、维护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等来积累学分。一些企业也设立了勤工俭学岗,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周边共享单车文明骑行宣传引导、单车停放秩序维护、车辆异常上报等工作,并获得单车公司提供的学业补助……这些措施,不断推动文明停放共享单车、合力维护市容市貌成为社会共识。
这种共识,是可知的,更是可感的。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大幅减少,一辆辆共享单车井然有序地停放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方便了生活,也舒畅了心情。笔者不止一次看到外国游客带着相机,拍摄街头齐整笔直的“单车长队”,他们将这些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网络上并点赞:“这是中国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