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理学院:“一人一策”激发人才创新潜力

发布时间:2024-12-05 08:48:58 来源: sp20241205

原标题:天津大学理学院:“一人一策”激发人才创新潜力

图为天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工程师、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获得者刘京津正在指导本科学生操作示波器。 刘延俊摄

近日,《科学》在线刊发了一篇名为《全氟羧酸的低温矿化》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一种处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全新方法。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预立是一名标准的“00后”。

像李预立这样的理科基础研究人才在天津大学层出不穷。近年来,天津大学理学院持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科研实践、师资配备、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探索。

培养科研能力

回忆本科时光,天津大学毕业生卜一凡最难忘的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了多个科研训练项目。“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坚定了我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的信念。”卜一凡说。如今他以年级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

天津大学理学院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天津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了低年级聚焦专业兴趣与认知培养、高年级聚焦科研实践与学术表达的科研能力培养大框架。

该学院以促进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为目标,围绕科技竞赛、学科前沿、科学普及,通过开设讲座、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院在本科生入学时期开展入学讲座,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在大二时期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增强学生对学科认同感,拓宽学术视野;再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兴趣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学习,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留足空间。”天津大学理学院院长耿延侯介绍,“为解决以往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较满、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的问题,我们增强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修读方案,为有学术志趣、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凝聚育人合力

累托石片层改性研究在工业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天津大学理学院教师马骁飞把在科研实验中开发出的两个科研成果编入了实验教材中,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马老师将他的科研成果用于我们本科生的教学实验或学生竞赛项目中。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第四届卓越杯新实验创新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慧智说。

为了让有潜质的未来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天津大学理学院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专业教师间的沟通合作,通过构建多重育人队伍,实现协同育人。学院实施师友导师计划,成立导师队伍,创造各种方式促进师生交流,发挥师友导师育人作用。在学生培养方面,学院强调“点燃一把火”,而不是“灌一桶水”,注重因材施教,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主导。

2022年,天津大学理学院共有12名本科生在顶级及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赛事奖项。

“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文平说。

加强合作交流

今年暑假期间,天津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昌龙等带领15名2022级天津大学本科生赴新加坡开展研学。

“这样高水平的交流学习,让我们在本科阶段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术思维,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和机会。”天津大学理学院物理强基班本科生李仲杰说。

高水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需要置身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环境,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天津大学理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定期组织本科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参观学习,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天津大学理学院还不断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加快卓越人才的培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署了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了“钱三强英才班”,并联合设立了侯德榜奖学金、严济慈奖学金以及纳米科学探索奖学金等,共同培养对化学、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感兴趣,且有志从事相关领域方向研究的本科生,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相关研究领域及单位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张 华)

(责编:郝孟佳、李昉)